藏獒作为世界大型犬的原始祖先,在已往世界犬品种的形猜运成和发展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藏獒的品种基因库中汇聚了世界犬品种最优良的性状、性能基因,具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中与生存条件保持高度协调、统一和适应的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注意加强对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对丰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人类的社会文明都是极端重要的。
事实上,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属于目前在世界范围所提倡的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其要求和实质是尽可能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藏獒品种的遗传资源,使之免遭灭绝和混杂,使该犬品种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得到全面的保存,而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有利用价值。
广义而言,对藏獒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管理和利用该犬现有资庆兆余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为了未来的需求保持一定的资源潜力而开展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对藏獒品种资源进行保存、维持、持续利用、恢复和改善的积极措施。该项措施从狭义而言,一般是通过维持一个可以免受人为影响而导致遗传变化的藏獒保种群来实现。为此,可以采取原位保存或易位保存的方法以实施,前者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维持一个活体的藏獒群体,并在该群体内贯彻各种有效措施,防止由于群体混杂,选择、近交、牵移、乃至疫病等诸多因素所可能造成的群体内遗传漂变,造成优良基因流失。后者是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动物繁殖技术,诸如冷冻保存藏獒犬的胚胎、精液、卵子、体细胞以及DNA文库等。
目前随着人类对藏獒品质性能认识的加深,共识对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具有经济、科学、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藏獒犬以其特有的体型外貌和气质品位使世界倾倒,为世界瞩目,也使藏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身价和地位,一条体躯高大,神态冷峻品质优良的藏獒犬在国内身价百万甚至几百万。这决不是“哄抬”犬价所至,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就对优秀的犬只极端器重,对凶悍威猛的好犬更是千里求之,价值“斗金”,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记载,“何定使诸将各上獒犬,将皆千里远求,......犬至直数十匹,御犬率具缨,直钱一万,一犬一兵,养以捕兔供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二十多年的时光中,藏獒的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扬。1979年在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藏獒产区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条体高在75cm的优良藏獒公犬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1985年体高72cm的藏獒犬,价格已达到3000――5000元,至1996年,一条二月龄的藏獒幼犬在国内的价格最高达到5万元,成年犬已有20万元的成交价。到2002年,国内一条纯白色的藏獒犬成交价高达300万元,在交易会上,没有人对此价格表示惊奇,而只对该藏獒的品质纷纷赞叹。人类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使得藏獒这种伴随了人类几千年的动物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藏獒的市场价格在迅速高扬,以饲养藏獒为特色的养殖业都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其实,加强对藏獒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藏獒是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培育成功的犬品种,能良好地适应于产地高海拔、低氧压、强辐射、多降雨等各种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藏獒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条誉滚件对生活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动物影响的烙印,了解环境与动物有机体产生互作的方式、途径、乃至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青藏高原的奥秘,探索生存在世界屋脊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与能力,为全面开展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研究基础,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均十分突出。
二 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目前国内对藏獒品种资源所面临的现状已有较普遍的认识,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看到藏獒犬数量骤减,品质性能下降的事实,亦都在为此而焦虑。但或者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或者是缺乏有关对藏獒保护的知识与技能,使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受到相当的影响。前者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有所改变,一段时间还需要地方行政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乃至法规对大量客商涌向藏獒产区抢购藏獒的现象能有所规范,加强管理,得以制止。但就后者而言,藏獒如何保种,可采取的具体保种方法和措施,国内目前有两种观点,即对现存藏獒品种资源是以保存为主还是以利用为主,有不同的看法。偏重于保存的观点,主张要加强对现存藏獒资源的保护,其主要目标是长期保存藏獒遗传资源,为将来所用,造福于子孙后代,要求尽可能的保存纯种,维持藏獒品种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的需求。而偏重于利用的观点,则强调对现有的藏獒种质资源直接用于繁育,用于与其它犬品种杂交,改良等,只保存一些将来有用的、具有独特性能特点的个体及其后裔,认为只要藏獒的有关基因保留在商品群中即可,并不十分注重对藏獒品种基因库本身的保护。藏獒跟随了人类几千年,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应当更加关注藏獒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应当兼顾上述两种观点,或者说要兼顾藏獒品种资源保存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措施,贯彻一条能容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实施方案。为此,首先应正确处理在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中所面临的以下问题;
(一)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藏獒是一原始的地方犬品种,在品种培育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未进行过能针对其品种性能和特征的系统选育,原有藏獒种群中存在毛色混杂,性能低下的大量个体。在开展藏獒品种保护中,必须同时加强对该犬品种的选育。其目的是针对藏獒犬在体形外貌和气质品位中的不良表现,进行严格选择。进而言之,要通过选择和培育,打破原藏獒群体遗传结构的平衡,选择优良基因,恰当运用近交、同质选配等手段,迅速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显而易见,在藏獒种群中开展强度选择与针对该犬品种资源的严格保护有相当的矛盾性。保种的目的在于全面地维持藏獒群体结构的稳定,或保护品种基因库的稳定,就此而言,其与藏獒品种性能的选育是矛盾的。因此,为能同时并举,必须建立藏獒保种群,并严格实行闭锁繁育,遵循动物群体遗传学原理控制选择、基因突变、近交、迁移等因素所可能对藏獒品种基因库保护造成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遗传漂变,实行以保存藏獒遗传性能为目的的系统保种方法。
(二)保种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对生物资源保护和保存有三种方式,即活体原位保存、精子(卵子)或胚胎的超低温保存、DNA保存,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亦然。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有条件时应当共同使用,以便互相补充。
对藏獒品种资源实行活体保护的方法是目前最为实用和实际的方法,正如前文所言,能对藏獒的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在利用中动态地保护品种资源,将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选育、利用结合在一起,保护是基础,选育促进利用又利于加强保护。为此要求应按一定的公母比例、年龄结构和饲养条件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藏獒品种保种选育群,贯彻动物育种技术和手段,加强选育,选优提纯,突出藏獒品种标准,更促进了藏獒的利用。但是采用这种活体保护藏獒的方法,一则维持成本很高,同时要有相应的动物育种技术,特别是有关防止基因漂变、基因流逝和出现疫病、近交衰退等问题,保证犬群的正常运转。
三 藏獒原位保护的基本方法
根据甘肃农业大学藏獒繁育中心在采用原位保存的方法中对藏獒品种资源进行科学保护、选育和利用的探索与经验,对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应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
(一)划定藏獒保护基地
在对藏獒的各项保护措施中,划定保护基地的方法始终是最重要的方法。通常要求在藏獒的原产地特别是在藏獒的核心产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藏獒的保护基地。为了使出生在保护基地的藏獒犬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和选育,保护基地的地理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应适合藏獒生理适应的需要,具有高海拔、低气温和强辐射的生态特点,交通可以相对闭塞,以利于防止外品种犬的引入或大量外地客商的涌入,使优良个体流失。因此藏獒保护基地一旦划定,要坚决杜绝向基地内引入其他品种的犬只,造成基地内的藏獒群体发生种群混杂。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开展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选育的研究中,在甘肃省玛曲县的黄河第一弯曲部建立了河曲藏獒保护区,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向该区域内隐入藏獒犬以外的其它犬品种,对保持河曲藏獒的稳定发生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保种群
为了使藏獒的品种保护与选育、利用能同步开展,在保护基地内尚需建立藏獒保种群或保中选育核心群。保种群的规模时所筹措资金及饲养能力等因素而定,一般要求种公犬的数量应达到30条,基础母犬为120条,公母比例为1♂:4♀,使犬群的抗近交能力接近于一个自然群体的水平,有效地与遗传漂变等因素对群体所造成的影响。
(三)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
即在每一世代留种时,按规定或选育标准,在每只公犬的后代中选留一条公犬留作种用,在每条母犬的后代中选留一条母犬留作种用。开始对预留权的淘汰率较小,以后则逐渐加大。
(四)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
为了推进藏獒的选育在保种群内必须实行正确的交配制度,一般而言,要尽可能的避免近交,或者说要避开全同胞、办同胞交配,实行不完全的随机交配,或采取非近交的公犬轮回配种制度,使犬群每个世代近交率的增长速度被控制在2%一下,甚至更低为好。
(五)适当延长世代间隔
藏獒美繁殖一个世代通常需要2年,但为了减缓由于时代更替而造成近交速度的过快积累和泉群近交率的较高水平,形成对藏獒品种基因库保护的不利影响,必须适当延长世代间隔。对犬群中公母犬的平均年龄可延长到4――5岁为好。该年龄阶段,无论藏獒公母犬度逐渐度过了繁殖的最佳年龄阶段,此时淘汰,在犬群中已具有拟淘汰公母犬的较多后代,可以充分选择,利于选准、选好,利于逐年推进选育水平。实践也证明,延长对公母犬的淘汰年龄,对提高全厂的经济效益也是有利的。
(六)加强对藏獒犬的培育一条优良的藏獒犬的形成,不仅要有良好的遗传基础,也要有良好的培育条件以保障犬只在生后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由于是在藏獒的原场地,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可不需考虑,因此饲养管理条件的保障就成为在藏獒犬的培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史料的水平、结构,饲喂制度乃至对育成犬的调教和驯致等,都应给以高度重视。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一向鲜为人知的藏獒越来越受到信陪世人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向藏区抢购藏獒的风潮经久不衰。仅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著名的河曲藏獒的核心产区)自1993年至1997年间,每年就有上千条藏獒犬被迫离开了草原,背井离乡被贩往他地,甚至被贩往海外。进而言之,每年从青藏高原被贩往其他地区的藏獒犬成千上万,使原本就在衰退的藏獒种群数量锐减,品质下降,品种资源的延续受到了严重威胁。现在,当我们再度走进青藏高原,再度来到玛曲草原,唐古拉山,青海湖畔,甚至是在西藏的那措县时,已很难见到迎面飞奔而来的藏獒犬了,已经很少能听到藏獒犬对生人那种警惕的、野性的、不友好的吠叫了。草原因此而显得空旷,寂静中透出了些许荒凉和悲苍。
外地人到藏区买狗,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专业的狗贩。这些人与当地人相联系,专门搜集在体形外貌和气质品位等方面表现出类拔萃的个体,不惜高价,必要获得。特别是那些颜色均一,颈毛蓬松,嘴头方正,不怒而威的藏獒犬,一旦被他们发现,几乎难逃被贩出的命运。相传,2001年7月,一名东北的客户出资30万,从青海购得一只雄壮俊美的藏獒公犬,事成后买卖双方都十分满意。2002年初,一名云南客户将一只从西藏购回的藏獒犬的价格抬高达80万,有人出价60万竟未能成交。先不评论上述传言是真是假,凡高价从藏区买走的藏獒犬都是优良个体,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此它们已失去了对产区藏獒种群产生遗传影响的机会。藏獒种群中优良个体的大量外销,必造成其种群内优良基因的流失,种群品质的日益衰退,性能下降,对品种资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第二类狗贩,大多是小商小贩,本金少,想赚钱又不愿担风险,只有多吃苦。能骑马或驾驶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等交通工具深入到四处的藏民居住地,寻找、收购藏獒。这种狗贩多为“薄利多销”,在藏民区,不论好坏,见狗就收,只求数量,不论质量,每每能满载而归。1998年崔教授一行在甘肃滑慎蠢省玛曲县开展有关藏獒品种资源调查,亲眼目睹到一来自四川的商贩,用双层康明斯卡车收贩藏獒犬,近十米长的大卡车。一次就装载了三百多只藏獒犬。一只狗笼内竟如同装货一般,填进去两、三只獒犬,同笼犬大压小,强欺弱,其状其况惨不忍睹。
玛曲县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藏獒犬的核心产区。这里海拔达到3500――4000m,降水1000mm/年以上,夏季多雹,冬季多风雪,昼夜温差大,低气温,强幅射。所产河曲藏獒犬体形高大,嘴筒粗,头顶圆,耳大额宽,颈粗壮,背宽平,四肢骨量充实、肢势正直,具有藏獒犬的熊风虎威、气质与悍威。河曲藏獒被誉为藏獒犬中的姣姣者,被赞为最优秀的藏獒犬。该犬品群过去处于相对封闭,交通阻断,山峦起伏,气候寒冷的独特环境系统中。天下黄河第一弯在该处形成河水滚滚“西流去”,环绕盘旋了100多公里,为河曲藏獒的生长和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自国内各地乃至海外的狗贩蜂涌至此,毁灭式、掠夺式的相争抢贩河曲藏獒,使该犬品种资源遭到了严重摧残和破坏,几乎贻净。当地牧民每每谈起河曲藏獒,脸上不再是自豪与骄傲,语言中带着深深的追悔、凄苦和悲叹。
狗贩们可能并不知道在他们涌向草原,涌向青藏线的路途中,在疯狂破坏藏獒品种资源的过程中,对高原环境造成的另一种难以估量的破坏――疫病蔓延。应当说藏獒产地的生态环境过去是十分安全的,在低气温、强幅射的自然条件下,各种病原菌、致病微生物都难以存活。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干旱,适宜藏獒生长发育的原产地,夕日的“无病区”,伴随着大批狗贩的涌入,一些严重威胁犬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亦逐渐漫延开来。过去从未接触过这些疫病,一向以高大雄壮著称的藏獒犬在疫情发生时却显得那样纤弱,犬细小病毒、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副流感,犬副伤寒,犬传染性肝炎等犬的传染病,随着冰雪触动,万物滋生而迅速蔓延。藏獒即刻遭到了各种疫病的侵袭,不仅小犬难以幸免,青壮年犬也在血便、高热的折磨中,肢蹄无力,昏昏欲毙。走进牛羊站圈,走进藏民的毡房,看到在病魔折磨下藏獒犬被毛粗乱,口角流涎 ,双眼深陷的病态,和那几经挣扎却再也无力守卫家园的藏獒犬令人心颤。难以置信这就是几千年来与人类生死相依的藏獒?
保护藏獒产区生态环境,挽救日趋濒危的藏獒品种资源,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甘肃农业大学崔泰孝告保教授呕心沥血,致力于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他领导的藏獒品种资源保护课题组按照建立藏獒保护区,组建藏獒保护选育群和加强有关藏獒幼犬培育,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的研究,穷毕生心血。1996年11月,课题组教师们听到在玛曲县曼尔玛乡一条优良狼青色藏獒母犬被狗贩相中,不久将流失海外,立即赶往阻止。时值冬日,高原四野茫茫,风雪肆虐,气温降至-40℃。为了能把这条藏獒犬留住,教授们顶风冒雪,驱车行进在沉沉黑夜。漫漫山路,风雪漫天,道路被雪掩埋了,只好下车用手刨。不能犹豫,没有期望,灰暗的车灯下,人在前,车在后,车靠人领路,稍有不慎,随时有翻下山崖的可能。风雪中雪粒、冰屑打在脸上、手上,倾刻就会冻结。手脚冻僵了,脸被贴上了一层冰渣,却没有感觉。只有一个信念――往前走,别停步。停下来就是等死,走下去才有生还的可能。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行四人,在风雪中搏斗了一整夜,直到早晨5点,才到达玛曲县最边远的曼尔玛乡政府。当地的一位乡干部看到教授脸色青紫,满身泥污,衣裤成了冰甲,感叹到:‘教授们一路成了这个样子,到这儿都图什么!’但当教授们看到那条狼青色母犬时,心里都感到无限欣慰。夜间的艰辛,风雪中对近在咫尺的死亡的恐惧,都随着风雪飘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过去十分缺乏有关犬病防治的研究。藏獒品种保护中,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就是对目前流行于全国及藏獒产区的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防治。这些病的预防率,或者说免疫成功率在国内不足46%,幼犬的死亡率几乎达到90%以上,特别是犬瘟热,通过空气传染,病程短,发病快,传染性强,防不胜防。看到憨态十足的小獒犬被疫病折磨得奄奄一息时,至力于藏獒品种资源保护的教授们心中阵阵酸痛和沉重。藏獒是十分通人性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帮手。在其患病过程中还能理解主人内心的沉痛,任由主人给它灌药、打针。带泪的目光中闪现着对“生存”的期盼,流露出对主人共处的留恋。不时竭力抬举起无力的头看看主人,摇摇已不再蓬松的尾帚,好像在与主人作最后的决别,又好像在安慰主人别伤心。这种情感交融,心曲相通的交流,与其它动物是难以实现的。更激发和坚定了教授们探索和研究危害藏獒犬疾病的信心。
藏獒犬病防治是其品种资源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影响疫病预防和治疗的因素复杂,以及严重缺乏科研经费,该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自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中,仅有3万元的科研经费。这点经费用来挽救一个几千年来为高原人民的生活竭尽心力的犬品种,不能说人类对藏獒是公平的。看到令世界神往的藏獒受病魔折磨的痛苦,看到它们衰弱的病体,和对生存的追求与渴望,课题组的老师们不仅有揪心的疼痛,更多的是面对这一祖国“瑰宝”日渐失色而又无能为力时的沉重,多么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给予他们一点支持和帮助啊!
獒对人类永远是忠实的,人类也应当永远关爱藏獒。让祖先几千年来严格选择和精心培育的藏獒能在我们这代人的爱护和保护下雄风依然,仍以骄健如俊马,迅猛如风暴的英姿奔驰在广阔草原,保卫牧民的牛羊毡房和站圈,与藏族同胞永远为伴
这就是藏獒的现状,心痛啊!现在不只是藏獒这种草原的神犬了,很多原始的东西已经被破坏了,现在网上被转的一些什么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喷泉,还有一些高智商的人制造的一些自认为是很美的东西,可我感觉远没有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感受那一束自然的阳光,那清晨鸟鸣的欢快,那翠绿的叶子上清澈的露水。高清晰的自然美景,到处都是芬芳的花香。很少了。。。
不好
很差,很多猪獒,都是狗贩子炒价钱之后用松狮串的,一些大的狗场有些保障,不过没有原生已经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