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有一个于巴尔干的基本了解:广义的、地缘政治的“巴尔干”指的是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土耳其欧洲部分,这一片土地自斯拉夫人南下定居后基本上形成了欧洲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地方。随着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势力进入了这个区域,于是这里成为了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斗争的最前沿。 19世纪,该地区主要由奥匈帝国与土耳其帝国控制(土耳其已经走向末路了),奥匈帝国控制的巴尔干相当于今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罗马尼亚西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此时巴尔干民族主义兴起,酝酿已久的战争爆发,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纷纷脱离土耳其统治,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战争打完没多久,新独立国家相互之间又为领土问题打了一场更为惨烈的战争,史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战争基本确定了塞、保、希的边界。没过多久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王国的利益冲突陡然升级(塞尔维亚本想染指波黑),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六年后,萨拉热窝著名人士普林西普一枪干掉了王储,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战后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波黑加入了塞尔维亚王国主导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王国,但是该王国既不成功也不和谐。塞尔维亚王室认为从奥匈帝国那里得来的领土是塞尔维亚王国的延伸,是作为胜利者所应获得的“奖励”,因此要搞中央集权,而克罗地亚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好于塞尔维亚不少,出于经济因素考虑,部分克罗地亚人希望实行联邦制,再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克为天主教,塞为东正教)、原来的宗主国带给各自的文化影响不同,两个形似神不似(除了语言相通其余什么都不太相同)的民族吵吵闹闹矛盾越来越深,直到二战爆发。 二战中克罗地亚成立了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纳粹组织“乌斯塔沙”宣扬克罗地亚人为雅利安人,他们认为克罗地亚独立国境内(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混居的塞尔维亚人应该“三分之一被驱逐、三分之一被杀掉、三分之一改信天主教”,该组织在二战中杀了不少塞尔维亚人,而塞尔维亚也有类似组织名为“切特尼克”则在二战中杀了不少克罗地亚人。后来南共宣传的“南斯拉夫人民在二战中牺牲了XX人”,牺牲的人里面有几乎一半是两族互屠的结果,这种仇……楼主你自己感受一下。 虽然铁托在位几十年,这种矛盾有所缓和,但终究还是敌不过民族主义势力(前南时期若干事件如“克罗地亚之春”、“塞-克语言统一”都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的表现,而经济上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被“吸血”也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时至20世纪90年代,民族积怨已久加上外部势力的干涉,前南内战成了二战后最血腥的一场战争,其中克罗地亚战争从92年打到95年(穿插着波黑战争),塞、克两族的居民中亲友反目成仇,邻里械斗不止…… 终于,克罗地亚独立了,很多克族人兴奋异常,只是曾经的友谊已不复存在。NBA里,曾经亲密无间共诉异乡之苦的彼得洛维奇、库科奇、迪瓦茨这些90年世界篮球冠军队的成员形同陌路,甚至彼得洛维奇的葬礼迪瓦茨也无法参加(进入21世纪,迪瓦茨才去吊唁了一次)。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导致塞尔维亚的领土几乎回到了原点(还剩奥匈帝国那里得来的伏伊伏丁那),现实给了大塞尔维亚主义一次残忍的嘲笑。 塞、克两国至今关系不好,科索沃宣布独立后,获得了一部分国家的承认,而其中克罗地亚不仅承认了科索沃而且成为了第一个元首访问科索沃的国家(2010年1月8日克罗地亚总统以总统身份对科索沃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种做法对塞尔维亚的刺激可想而知。两国关系至今依旧紧张,贝尔格莱德与萨格勒布的直航航线自1991年中断后23年,才在2014年12月15日重新由塞尔维亚航空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