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捕食昆虫的动物
动物的捕食方法
1.蟒蛇就是通过嗅觉寻找食物的,但是它并不是用鼻子,而是用舌头。当你看见它把舌头伸进伸出时,它就是在嗅空气中的气味。
2.鹰是用眼睛来寻找食物的。它的眼睛很敏锐,可以在高空中看清草丛里的小耗子和兔子,然后俯冲下来用爪子抓住猎物。鹰的喙就像屠夫的钩子,能帮助它撕开猎物。
3.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觉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捕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
4.狼的耐力好,但单独捕食的能力低于老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必须大家分享。
5.蜥蜴能够自如地使用超快速弹射舌头,其舌头长度可达到身体两倍,瞬间将毫无提防的猎物送入口中。
6.螳螂发达的前肢很厉害,上面长有很多锐利的齿,它一旦发现有昆虫靠近,它就会像箭一样伸出前脚,迅速地将猎物捉住。
2. 捕捉昆虫的动物都有哪些?
蛙、蝶、蝉、蜘、虾、蛋、蚓、蛛、蜂、蚯、蜻、蚊、蚂、蚜、蜓、蚪蚁、蝌、蛇、蛾、蜕、蛮、虽、虹、蝈、蜜、虸、虿、蚁、虶、蚀、蚃、虳、虴、虵、虷、虹、虺、虻、虼、虽、虾、蚂、蚤 虬 画:虮 虱 虯 虭 虲 虰 3画:虼 蚤 虻 蚀 虽 虺 虾 蚂 虸 虿 虹 虷 蚁 虶 虴 蚃 虵 虳 4画:蚍 蚨 蚩 蚬 蚌 蚜 蚊 蚋 蚕 蚪 蚝 蚣 蚓 蚧 蚆 蚄 蚦 蝨、螣、蠌、蜽、蟓、蛙
、螈、蟋、蛚、蝄、蝴
3. 昆虫捕食哺乳动物
昆虫的天敌不少,因为它们是身体娇小且最常见也最容易找到的猎物。一些中小型的肉食性动物和螺蚣、蜘蛛都以昆虫为食物。
青蛙、蜥蜴、壁虎及晡乳类动物中的蝙蝠,也是有名的虫食者,另外包括钱鼠、尖鼠等在内的食虫目,也是昆虫的天敌,它们被认为是最早出现在地球的哺乳类。
一些淡水鱼则是水栖昆虫的天敌,因此在昆虫学里有研究如何开发良好的钓饵及养殖用昆虫的渔业昆虫学。
不过,昆虫最大的劲敌是鸟类,例如一只大山雀一年取食约125000只尺蠖。在养难期间,一只雏鸟一天要取食约50只虫,才能顺利发育。当然昆虫里也有一些肉食者,如螳螂、瓢虫、猎蝽等。面对这些捕食者,昆虫以保护色或警戒色等多种战术来保护自己。
此外,昆虫的天敌还包括一些以昆虫的卵、幼虫或蛹为寄主的寄生蜂,有些寄生蜂只以数种昆虫为寄主,有些则以几十种昆虫为寄主。目前寄生蜂所属的膜翅目昆虫有二十多万种,不到鞘翅目(甲虫类)的一半,不过由于寄生蜂都比它的寄主小,不易观察,种类数成谜,部分专家估测膜翅目的种类数有可能超过鞘翅目,成为昆虫纲里最大的一目。
4. 捕食昆虫的动物是什么
食蚁兽是一种外表很特别的动物,除了它那圆锥形的头部,它还有一条特别长的舌头,最长可以延伸至60厘米左右,但宽度仅有1到1.5厘米。要是远远地看过去,还会以为它叼着一根鞭子呢!不过啊,虽然它的舌头看上去又细又长,好像很脆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大食蚁兽的舌头上布满了肌肉,十分有力,它们就是靠这条长舌头来捕猎的。
5. 捕食昆虫的动物有哪些
蜻蜓就是以蚊子、苍蝇为食的益虫。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6. 捕食昆虫的昆虫
作者写蝈蝈的食物。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这使作者遇到了“麻烦”。“麻烦”一词表现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作者推测蝈蝈可能吃鲜肉。这样的介绍,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是法布尔《昆虫记》的特色。这种笔法非常受青少年的欢迎。
7. 动物吃昆虫
吃害虫的动物分别有:蜻蜓、燕子、青蛙、猫头鹰、啄木鸟、杜鹃、壁虎、蜥蜴、螳螂等动物。嗯!嗯!了解了!谢谢告知哈~~~
吃害虫的动物一:蜻蜓——蜻蜓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免得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吃害虫的动物二:燕子——燕子是候鸟,捕食空中飞虫,如蝗虫、蚂蚱,对农作物生长有益。
吃害虫的动物三:青蛙——青蛙是有益动物,可以捕捉害虫,保护庄稼,让我们有干净的粮食吃,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条害虫,一年可吃掉15000多条害虫。如果没有青蛙,我们吃的粮食里就全是虫子了。
8. 吃昆虫的小动物
螳螂是益虫,螳螂属肉食性昆虫吃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蚱蜢、蝗虫等害虫。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
扩展资料:
螳螂的生物学特征
1、 产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千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产卵时先由左侧附腺分泌泡沫状蛋白物质于生殖腔开口处,右侧附腺分泌出二酚醛类物质,并立即被氧化为醒,使分泌的蛋白物质凝固为一层较坚硬的外壳筱盖在卵块外面,形成卵鞘。
2、幼虫期,卵在鞘内经胚胎发育为幼虫后,即借身体的蠕动和卵的胀力,上升至成虫产卵,并从做鞘时留下的孵化挣脱卵膜孵化出来,并借助于第十腹板上分泌的胶质细丝,将卵壳及虫体粘连悬挂着,有时可拉成10余只的长串,不久早孵化的个体,即借徽风荡漾用足抓住周围物体各奔东西,这种自然现象,也是蝗螂生活中避免互相残食,保存自身物种的一种本能。
3、成虫期,每年7~10月为成虫的陆续发生期,一般雄性成虫成熟期较雌性早10余天,羽化为成虫后经厉10~15天就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4小时,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
9. 昆虫吃动物
吃虫子的动物有青蛙、蜘蛛、食蚁兽、蜻蜓、螳螂等等。
1、青蛙,系两栖纲蛙科动物的统称,无尾目。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2、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体长1~90毫米,身体分为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
3、食蚁兽,哺乳动物,仅3属4种,分布于美洲。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
4、蜻蜓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
5、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