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鹩哥养殖技术(鹩哥孵化养殖技术)

来源:www.70797.net 时间:2023-01-11 19:45 点击:224 编辑:admin

1. 鹩哥孵化养殖技术

1:选鸟 用于繁殖的鹩哥必须年满2岁,健康的。(是否近亲是没有关系的,毕竟鸟的NDA和人是不一样的,不会生出傻孩子的)

2:定制繁殖箱 尺寸大致100X150X150(厘米),配置产房(孵化箱)尺寸大致30X20X20(厘米),产房需要铺设干草,细树枝或碎纸屑。

3:鹩哥的发情特征 雄鸟活泼好动,鸣声增多、增高;雌鸟翅下垂抖动并发出声响,然后鸣叫着追逐雄鸟,当情投意合时就在笼底进行交配。

4:产卵数量 每窝可产卵2-4枚,一般1天1枚,也有隔天或数天产1枚的,卵呈蓝绿色,并有褐色斑。

5:孵化期 孵化期间雌雄鸟都较安静,活动量较少,雌鸟除取食与排便以外,其余时伏巢孵蛋,雄鸟表现有明显的护巢现象,当人靠近时,它使用嘴啄人。

6:孵化时间 一般为15天左右

7:雏鸟出壳 雌雄亲鸟均进行哺育,不过初期以雌鸟为主,半个月后雄鸟喂鸟的次数多于雌鸟。

8:再接下来的就是您的事了 注意事项:繁殖期间一定要保持安静(包括交配的时候),加强营养(可以适当的补充钙),如果亲鸟不能自己孵化的时候要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要求温度在35度,保持一定的湿度。(人工孵化的成功率大概10%左右)。

2. 鹩哥孵化时间

鹩哥一动不动可能是生病了。

鹩哥,椋鸟科鹩哥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

鹩哥体形较大,全身大致为黑色具紫蓝色和铜绿色金属光泽,特征为头侧具桔黄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鸣,叫声响亮清晰,能模仿和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多成对活动,有时结群,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其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中国。

3. 鹩哥孵化温度

这种情况是会下蛋的!但是虽然可以,但是空间要足够,温度要保证,不要受到惊吓!

4. 鹩哥可以人工孵化吗

如果是用来繁殖的鹩哥在一个大笼子里面,是可以一公一母一起饲养的。要养来繁殖的需要一个比较大一些的笼子把一公一母放在里面饲养在笼子里面做一个鸟巢。到了他们繁殖的季节就会自然的交配孵化小鸟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的饲料加一些营养,在他们生育小鸟的时候做好准备。

5. 人工养殖鹩哥

是因为人工养殖的鹩哥八哥因为没有了那些粗糙的树干来磨嘴巴,长期待在笼子里嘴巴就变长了,要想解决就在鸟笼内放一根粗糙一点的木头,让八哥的爪子刚好能抓住最好,这样既可以磨嘴巴又可以蹭指甲,一举两得

6. 鹩哥繁育基地

鹩哥也可以人工繁殖,选择好一对鹩哥在较大的笼里培养感情,并在笼子上方挂上长150厘米、宽100厘米、高140厘米的繁殖箱,应提供稻草,细树枝等给他们做窝。

鹩哥每窝产蛋2到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几天一枚的,等蛋产齐后可开始孵化。野生鹩哥的繁殖期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开始筑巢于树洞中,内垫杂草、细枝、羽毛等。每巢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呈鲜亮的蓝绿色,有淡紫色和红褐色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担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天津和北京动物园等单位经过试验,于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鹩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选择亲鸟,不但身体要健康,还要羽色艳美,鸣声动听。雄鸟发情时活泼好动,鸣声比平时既高又多;而雌鸟发情时翅膀下垂抖动,并发出响声,然后鸣叫着追逐雄鸟。当其情投意合后,就在箱底交配。此时应在笼内上方挂上15厘米x10厘米x14厘米的繁殖箱,并提供稻草、细枝叶等巢材。鹩哥在人工条件下每巢产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数日一枚的,蛋齐后才开始孵化,这期间雌雄鸟都比较安静,活动量减少。雌鸟除吃食和排泄外,昼夜孵蛋。雄鸟有明显护巢现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雏鸟出壳。幼鸟出壳后,雌雄亲鸟都参加育雏,不过初期以雌鸟为主,半月后以雄鸟为主。雏食以面包虫和其他昆虫为主,适量补充钙质。雏鸟26日龄时就能出窝和回巢,30日龄后就可独立生活。

7. 鹩哥人工繁殖技术

北方养鹩哥可以繁殖

鹩哥也可以人工繁殖,选择好一对鹩哥在较大的笼里培养感情,并在笼子上方挂上长150厘米、宽100厘米、高140厘米的繁殖箱,应提供稻草,细树枝等给他们做窝。鹩哥每窝产蛋2到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几天一枚的,等蛋产齐后可开始孵化。野生鹩哥的繁殖期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开始筑巢于树洞中,内垫杂草、细枝、羽毛等。每巢产卵3~4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呈鲜亮的蓝绿色,有淡紫色和红褐色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雄鸟担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