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鹩哥精神不好有点拉稀怎么办
鹩哥有点拉稀,可能是肠炎.处理意见:
1、在水杯里放大蒜泡水给它喝 ,一天换一次,注意饲料不要太复杂,动物性饲料(含蛋白的)少给;
2、斯密达+土霉素,用量为人的用量的 1%。饲养食物:1、鹩哥所需的营养成分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肪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组成。2、吃食,每个星期2个蛋黄,蛋壳不要倒掉,随蛋黄放在一起给喂,一天4条大炮虫,最重要的是,每天一个苹果,一年365天不要间断,这是保证毛色的最重要因素,其他水果如生梨,甜梨,地梨,都是很好的辅助饲料。
3、幼鸟添喂饲料、加入20%的牛肉可以提升鹩哥成长速度。以玉米面莴头晾干打粉添加入饲料有助于消化。鹩哥喜爱水果和精饲料、但要以粗粮为主。以免幼年成年严重挑食。
2. 鹩哥喝水太多拉稀怎么办
1、感冒:
因鹩哥是长江以南的留鸟,多产于海南、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比较怕冷,易受凉而感冒,以初春和秋末发病较多。
1、症状:感冒时,鸟流鼻涕,全身羽毛蓬松,眼流泪水,呼吸困难,双脚冰冷。
2、防治:将病鸟转入温度较高的地方,要单笼饲养,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酒或葡萄糖,并酌情在其口腔内滴入感冒药治疗,可用2--3毫克土霉素或滴喂金霉素或服抗菌素药。对病鸟备荒孔周围的排泄物,用药棉签擦去,并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搽入一点金霉素药膏,鸟在患病期间不能洗澡,可将大蒜切碎,浸入饮水中,饮喂。
2、胃肠炎`
1、病因:胃肠炎是鹩哥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发生原因是鸟吃了变质的食物或者饮入有粪的极不清洁的污水.有时因食罐内食物吃光了,又未及时供给,使鸟饥饿过度,而后又吃得过饮,这也可能引起胃肠炎.因保暖不善,使鸟着凉,也会引起胃肠炎。
2、症状:拉稀,汇殖腔处粘着粪便而带有恶臭,病鸟的头部萎缩(即盘头),羽毛松散,食欲明显减退,行动呆滞,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3、防治:发现鹩哥患有胃肠炎时,应及时治疗,把鸟笼挂在安静的环境内,令其休养,在饮水中滴入几滴红葡萄酒.以抗菌素口服,1日2暮途穷次,每次可服1/3---1/2片.喂药时可将药片塞入皮虫、蝗虫的体内,引诱鸟蚕食.如病鸟已无蚕食能力,即把鸟从笼中取出,用填喂法,或将药片以少许清水溶解后灌服.一般连续服药3--5天,病可治愈.病愈的鸟要及时补充营养,在水罐中加入多维葡萄糖粉.多喂含蛋白质高的饲料及皮虫等活食.对患胃肠炎鸟的鸟笼、食水罐、栖杠要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
由于鹩哥的食量较大,排粪便量大而较稀,所以要注意其饲料的卫生新鲜,饮水要经常更换,不能让粪便污染;而食罐和枉杠要经常洗刷,保持清洁,食物要新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鹩哥胃肠炎的发生。
3、趾病
1、病因和症状:鹩哥是极爱清洁的鸟,在自由生活的状态下,它们要经常洗澡.但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因长暑期不清洗鸟笼、栖杠上粘渍粪便和污垢,有的鸟脚部分亦沾积上粪便,致使鸟的趾关节红肿、发炎,并使趾关节坏死与趾骨脱落。而脱去的趾骨将不会再生。
2、防治:当发现鹩哥的脚趾关节红肿(开始时是脚趾的底部变厚”生黄”),应立即清洗鸟笼,尤其是栖杠、食水缸,用高锰酸钾或盐水清除鸟脚上的粪便,然后涂上消炎药水或碘酒.如发现有浓泡状肿块,可用三棱针或手术刀放出脓血,然后涂上消炎药膏。
(四)尾脂腺炎
鹩哥都易患尾脂腺炎,俗称”生黄”或”起尖”
1、病因:尾脂腺能够分泌物油脂,鸟在梳理羽毛时,经常用嘴啄取这些分泌物涂抹羽毛,使之光亮润泽,不透水.同时,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麦角固醇,在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下产生维生素D,由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是鸟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时因观赏鸟缺沙浴、水浴或尾部受伤感染而千万尾脂腺阴塞发炎,还有患病鸟长期不理羽毛也会导致尾脂腺阻塞而发炎.
2、症状:精神萎靡,羽毛松散,盘头少动,极少进食.在患处的背侧尾羽根部红肿,并出现豆状隆起,初时红肿较硬,以后变软,有黄白色的脓状分泌物.
3、防治:首先用碘酒对尾脂腺处进行消毒,或每日用0.1---0.5%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处,每日数次.轻者数日后即愈.严重者,应手术,即以酒精或碘酒对患处消毒,再用消毒后的针将尾脂腺的尖端划破,将阻塞在腺体内的脓状物挤出,然后涂上碘酒,把鸟放在安静处,并暂停2小时饮水.亦可在其饮水中加入红霉素、四环素、螺旋霉素等药片的1/3碾成粉末溶于饮水中,连服5---7天.注意治疗期间暂停水浴.
此病发生的原因与鸟缺少水浴,不幸潮湿闷热,空气混浊不流通有关.蚊虫叮咬,尾部局部感染也会导致此病发生.所以,预防时应严格卫生管理,注意加强消毒和不幸的通风.夏季要防止鸟受热,每天进行水浴,加强营养及供给充足的清洁用水。
3. 鹩哥不精神是怎么回事
这一般都是主人惯出来的,养成鸟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规律的饮食不管是对于人或者是动物来说都很重要,饮食不规律对消化肠道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总是保持有一顿没一顿或是一顿量少一顿量多的情况,会让鸟儿特别是鹦鹉很难适应我们喂食的规律,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或肠胃不适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喂食八哥鹩哥或是鹦鹉时应当定时定量,尽量保证鸟儿有着规律的饮食。对鸟儿而言,在野外群体活动,觅食是每日例行的任务。如果我们尽量按照它们的自然天性来对其进行喂食,那么对于它们的健康就越有利。下面我用鹦鹉举例,一般而言鹦鹉一天觅食两次,分别在早晨与傍晚天黑前,这段时间是它们进食最欢快以及最投入的一段时间。成年鹦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早晚喂食,尽量让它们在天黑前将自己吃饱饱,一天喂两次并不会使鹦鹉变瘦,因为它们会在进食的这段时间把自己吃的很饱,嗉囊里会塞满食物。反而这样有规律的投喂会让鸟儿容易长膘,很多饲主都是在食碗里投放大量食物。保证鸟儿一整天都有的吃,其实这样并不好。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有吃的,导致它们对食物没有危机感,饮食习惯会变坏掉,也容易挑食。或许你会觉得早上到晚上这段时间有些长,所以想要在这段时间里提供食物,当然我们可以适当的给它们喂食一些水果蔬菜,但是要注意控制食物的量。合理的喂,要先掌握好它们的习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的饮食规律。防止因为食物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八哥鹩哥挑食的相对较少,总结一句话就是“鸟为食亡”,对于一只健康的鸟儿来说没有饿死的。宠着惯着切记要不得!
4. 鹩哥消化不好怎么办
可能1:饲料问题
2:生病了
第一种情况:
喂专门八哥鸟的饲料,就可以了。八哥是软食鸟,故不能喂食米之类的硬食,会消化不良的.但要注意,不易消化及变质的食物不可喂。(不要买很贵的观赏鸟鸟食,八哥不一定会吃。)雏鸟可在饲料内加一点水。高级点每天喂豆腐也可用小米掺鸡蛋加适量水调匀后蒸熟,搓成小细料喂养。夏季可用鸭蛋。每天两次给鹩哥粉,隔天给蚱蜢、蚯蚓、瘦肉以及香蕉、青菜等。
雏鸟7天之内只喂豆腐,8---20天内只喂10%豆腐,其余喂蛋小米,再喂养少量嫩青菜、小虫子、水。21---70天内喂养5%豆腐、其余为蛋、小米,再喂养少量嫩青菜、小虫子、水。蛋小米由蛋黄小米3:1变为1:1,70天后蛋黄的比例进一步减少。
5. 鹩哥拉稀怎么回事
如果是感冒了,千万不要马上用康泰克等强力西药。
要用板蓝根,感冒冲剂,小儿庆大霉素冲剂等中成药治疗。
这些药是甜味的中成药,用量多一点也无所谓。
西药劲大,鸟新陈代谢又快,随吃随拉。
药量大了中毒,量小了没用。
一定要用西药时,要用人的1/10量。
一旦发现鸟有不适反应, 马上灌入绿豆汤。
可以解毒。
如果鸟拉肚子,有3种情况。
1消化不良(吃了不消化的东西长期积食所引起。
粪便不成形,量大。
伴有不爱吃东西,厌食症状)喂乳酶生或胃消。
2肠炎,(吃了变质东西或太凉的东西所引起。
伴有不吃东西,发烧,拉浓水,大量饮水,盘头无力,闭眼等症状)喂氟哌酸,痢特灵都行。
3肠道感冒,(由中暑,夜间着凉引起。
只发生在夏季,只是拉稀精神很正常,吃消炎药不起作用)喂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药要对症,用药要对量,用药要及时,用药要懂药。
6. 鹩哥拉稀没精神怎么办
有点拉稀可能是食物不对胃口,你应该提供更多干燥的粒料,要少喂用水调的饲料。
7. 鹩哥胃口不好怎么办
乌鸫是一种其貌不扬的歌鸟,不仅本口叫声好听,而且善于学舌,又称百舌鸟。
人工饲养乌鸫雏鸟,常用的食料可以用无添加剂的鸡饲料+煮熟的鸡蛋黄,加水调成软硬适中的软食,喂给雏鸟即可。也可以购买八哥、画眉、鹩哥、点颏等成品鸟食,加温水调和后喂食。当然,由于很多朋友捡鸟都是偶然行为,家中不一定都提前备好了上述鸡饲料或鸟食,此时建议去菜市场或超市购买一块大豆腐,切成细丁或捣成泥状喂给雏鸟。
豆腐切丁或捣碎可作为应急食物
就如人类的婴儿期,乌鸫雏鸟也是相对脆弱的一个时期,不能乱喂食物,否则极易造成生病或死亡。乌鸫是食虫杂食鸟,不是食谷鸟,因此像小米等谷物是不能喂的,不消化。乌鸫亲鸟在自然界中无法捉到的食物,例如面包虫、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等各类肉食,都应少喂或不喂。
除了蚯蚓外,如果想给雏鸟补充肉食,建议可以选用菜青虫、蟋蟀、蝗虫等野外能捉到的食物;也可以选择鲜活的淡水小鱼虾,将其捏成肉泥喂食即可。鱼虾肉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不会出现“上火”现象,可以长期饲喂。
综上所述,乌鸫作为杂食性鸟类,可以吃的食物还是非常多的。但雏鸟由于较为脆弱,不可乱喂食物,以防生病。有条件的建议以蚯蚓为主食来喂养;没有条件的,以无添加剂的鸡饲料+鸡蛋黄,或八哥、画眉等鸟食来饲养。那么,有了食物以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喂养雏鸟呢?这因窝雏、飞雏而不同。
2、乌鸫雏鸟应该怎样来喂养?
窝雏和飞雏,虽然都属于雏鸟,但它们的饲养方法并不相同。窝雏,特别是出壳10天内的幼鸟,还处于懵懂状态,对人并没有警惕性,饿了就会“喳喳叫”向人乞食。因此,相对来说,窝雏的饲喂没有太大难度,只要准备好食物,在雏鸟乞食时喂给它即可。在保证食料新鲜、营养均衡、饲喂次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都能养活。
但飞雏就不同了,虽然还不会自己吃食,但对人的警惕性高,一般不会主动乞食。捡到这样的鸟,喂食相对麻烦些。幼鸟不会主动张嘴乞食,放食物在旁边自己又不会吃,常常会因此而活活饿死。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鸟没有受伤,最好是在哪里捡的就尽快送回哪里去,亲鸟自会照顾幼鸟。如果执意要留下饲养,那么就只能扒开嘴强制填喂,一般一两天后,基本就能主动开口乞食(如仍不乞食,就要一直填喂下去,直至死亡或会自己吃食)。
乌鸫雏鸟人工饲养中常见问题(疾病)与解决方法
与其他鸟类相比,乌鸫雏鸟较为皮实,不容易生病。但很多朋友捡鸟“救助”基本都是临时起意,并不具备相应的饲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因饲养不当造成雏鸟生病,甚至死亡。总结起来,人工饲养乌鸫雏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温不善致使雏鸟冻死
飞雏羽毛已经长出,一般不怕冷。但窝雏,特别是身体没有羽毛或刚长出羽毛不久的,非常怕冷。一旦做不好保温工作,雏鸟很可能就会生病或死亡。一般来说,鸟类体温偏高,约为40℃左右,拿在手中可明显感觉到暖热。如果用手感觉不到温度,或明显见到雏鸟身体发抖,那么就说明温度偏低,需要做好保暖。
窝雏无法站立,要借助鸟窝生活。建议用碗状容器,例如小碗、纸盒、小花盆等,做一个人工鸟窝,让鸟趴在里面。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雏鸟腿脚生长发育的需要。窝雏阶段的雏鸟,腿脚无法支撑身体站立,趴在窝里更有利于腿脚发育。如果将雏鸟直接养在平坦的容器内,后期容易导致腿脚发育畸形,甚至无法站立。同时,人工鸟窝也有助于保温,周边可用废旧布料等填充,晚间可以用布覆盖保暖。有些朋友喜欢将雏鸟养在电热毯上,以此来保温,此时应注意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要在50-60%以上)。过于干热的环境,轻则使鸟皮肤干裂,羽毛无法正常生长,重则可能会因脱水而死亡。
(2)因缺水而使雏鸟渴死
雏鸟体内水分的来源是食物,渴了也不会自己喝水。如果食料过干,就可能产生缺水现象,特别是天气较炎热时。处于缺水状态的雏鸟一般没有精神,头耷拉着,眼睛紧闭,也不再张嘴乞食,就如同快要死了一般。很多朋友不明白个中缘由,以为鸟是生病了,于是开始找各种药给鸟吃。折腾之下,雏鸟可能很快就死了。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发现及时的话,紧急喂水通常就可缓解症状。但若发现不及时,或发现了但处理失当(当生病来治),雏鸟很可能就直接渴死了。
为了避免乌鸫雏鸟因缺水而渴死,解决方法也十分简单,建议在每次喂食前,先用干净的毛笔、无针头注射器或手指等,先喂两三滴水,然后再给食物即可。
(3)饲喂不及时而饿死
乌鸫雏鸟生长迅速,出壳15天即开始离窝学飞,在此之前每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这需要大量食物作为前提。自然状态下,从天亮到天黑,亲鸟几乎一刻不停歇的去寻找食物喂食雏鸟。人工饲养下,每隔30分钟左右就要喂食一次,每日至少要喂食8次以上,才能保证雏鸟正常生长。虽然一天早中晚喂食三次,也不能说一定就不能养活,但喂食次数少,雏鸟通常会营养不良,生长状况很差,体质弱,容易生病和死亡,这也就是很多朋友反映“养着养着就死了”的原因。
因此,在决定救助雏鸟前,请考虑好自己的时间,要量力而行,而不是单凭“爱心”。没有充足的时间,请不要随意捡鸟“救助”,那样是害了它。你不捡,雏鸟还有可能在亲鸟的救助下得以存活,捡了不会养或没有时间养,等待雏鸟的基本就是死。
(4)饲养不当而使雏鸟生病
与亲鸟喂养相比,人工饲养下,食物来源单调,且很多朋友没有经验,乌鸫雏鸟容易因饲养不当而生病。除了上述冻死、渴死、饿死等情形,以下状况也需要特别注意:
①营养不良:多为饲料单一且“过素”,或喂食次数过少所致。表现为雏鸟瘦小,体弱无力、羽毛不顺滑,生长缓慢或停滞,容易生病。长期营养不良,往往会带来雏鸟死亡。解决方法是保证喂食次数,多喂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条件的话,建议经常喂些蚯蚓、小鱼虾等鲜活肉食。
②腿脚瘫痪:人工饲养下,造成雏鸟瘫痪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如上文所述,没有使用人工鸟窝饲养窝雏,致使腿脚发育畸形;二是雏鸟不再趴窝后,没有及时上架,站杠时间过晚,导致脚爪发育畸形;三是营养不良,导致缺乏钙质、微量元素或维生素D。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鸟站不起来。
解决方法是窝雏要放在人工鸟窝里养,飞雏要及时上架。同时要保证食物营养充足,饲喂及时,早晚阳光不强烈时建议给雏鸟晒晒太阳。如果已经出现瘫痪站不起来的症状,建议在食料中添加煮熟的鸡蛋黄、蚯蚓和新鲜淡水小鱼虾肉泥,并用西红柿汁拌食,一般连喂一两周即可重新站立起来。
经常喂食西红柿泥或用汁拌食,可预防乌鸫雏鸟瘫痪
③伤风感冒:雏鸟怕冷,遇到气温突变,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出现感冒现象。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严重的也可能会咳嗽(上呼吸道感染)。
解决方法是将雏鸟放在避风的地方饲养,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保温,避免受凉感冒。生病以后,要及时治疗,药物可用鸽子药、鸡用药或儿童感冒药,根据雏鸟体重,参照说明书使用即可(切记不要过量用药,鸡用药量可减半使用,以免药死)。
④口舌生疮:即俗称的“上火”,原因多是单一大量喂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所致,例如面包虫和猪肉等。口舌生疮轻则影响雏鸟进食,重则会引起死亡。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食物均衡,不可单一饲喂某种肉食。特别是窝雏,不建议饲喂面包虫,这种虫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幼鸟很难消化,就算是成鸟,喂多了也容易出问题。
幼鸟喂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上火
⑤拉稀(拉肚子):雏鸟饲养过程中,拉稀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并不一定就是病态。造成雏鸟拉稀的原因,其一可能与食物改变过大有关,如突然换食就可能会出现拉稀。一般建议换食要循序渐进,在旧食料的基础上,逐渐加大新料的含量,直至完全改为新料。其二喂食不新鲜或变质的食物,也可能会造成雏鸟拉肚子。食料最好是现拌现喂,至少要上下午各拌食一次,以防变质影响雏鸟健康。很多朋友有将吃不完的食料放入冰箱冷藏的习惯,但再次饲喂时如果没有缓温,直接将冷食喂给雏鸟,也容易造成拉稀,需要恢复到室温再喂。其三保温不善,致使雏鸟受凉,也容易出现拉稀现象,特别是窝雏要做好保温。
雏鸟出现拉稀时,注意观察精神状况。如果吃食、精神状况和活动正常,就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一般无需用药,继续观察即可。如果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现象,此时一般为病态,考虑为肠炎。可有针对性的喂食肠道消炎药,症状轻微时也可以给雏鸟喂食大蒜水(将大蒜捣碎后泡水,取澄清液给雏鸟滴服,或拌入食料喂食),其原理是利用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杀虫、杀菌作用。
四、结语
本文虽然谈论的是乌鸫雏鸟的救助问题,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建议人为救助,或者说不救助其实更好,特别是那些抱着“养几天再放生”、“等会飞了就放生”等心态的“救助”。乌鸫雏鸟出壳15天后就会飞,但至少要在出壳30天后才会自己吃食。也就是说,亲鸟在雏鸟会飞后还要继续喂食两三周的时间。因此,“养几天”、“会飞了”就放生,也就是放的时候是活的,不久就会饿死,因为它不会自己吃食。
更为重要的是,出窝学飞至离开父母独立生存,这短短的几周时间,是鸟生中唯一的一次受到系统野外生存训练的时期。亲鸟在这段时间内,要教会雏鸟飞行、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危险和天敌等各方面的生存技能。即便是这样,雏鸟第一年的死亡率依然非常高。而人除了能提供给雏鸟食物,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养出来的只能是“傻鸟”,放生以后,大部分会因为没有生存技能而死亡。